●案例介绍:
近日,某银行网点接待一名古董爱好者客户要求提高非柜面转账限额,客户急需提高限额在网上交付古董拍卖保证金。据网点工作人员了解到:客户平时喜欢上网浏览古董收藏、拍卖相关的网页,近期,一名自称是“香港佳士得”拍卖公司的“经纪人”联系他称可以代拍卖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只在拍卖成功后扣除5%的佣金和3%的税金。客户把古董照片发给“经纪人”验证后,被告知拍出820万高价,并拉客户进入“佳士得线上商品成交群”,群里均为已成交的卖家。“经纪人”在群里通知需要先缴纳5万元“质保金”后才可以收到拍卖所得的收入。不久,“经纪人”单独联系客户“宣传”其公司规模实力让其放心,表示为了确保交易达成率,这笔5万元的“质保金”可以由“佳士得”公司垫付,并推荐一名专业的“金融中介人员”李某给客户,李某表示可以用其他方式转账给他用于缴纳“质保金”。客户听到不用自己掏钱便同意并向所谓的“专业金融中介人员”提供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在网点工作人员核实过程中,客户提供了古董照片、“佳士得”拍卖的界面和拍卖群聊天记录,只见拍卖页面简陋,拍卖品金额夸张,便提醒客户可能正在遭遇电信诈骗,并向客户讲解不法分子利用古董拍卖进行诈骗的常用惯用伎俩,劝诫客户务必保持高度警惕,拒绝客户限额调整的申请。同时提醒客户的个人信息已经泄露给诈骗分子,诈骗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以客户名义去非法平台申请贷款后再转入本人银行卡,造成不用自己掏钱的假象,其实是客户自己背负的贷款,而贷到的款项被转入不法分子口袋中。最后,客户在银行工作人员和派出所民警再三劝阻下憣然醒悟。该银行网点成功为客户拦截了5万元资金损失。
●主要风险特征:
1.案例中的客户是一名老年客户并喜欢收藏古董,不法分子针对这类“特定人群”精心编制各种圈套,量身定制诈骗“剧本”诱导客户,利用客户“一夜暴富”、贪小便宜心态使人掉入陷阱。
2.不法分子利用古董拍卖“信息差”诱骗客户上当。制定各种话术让客户陷入错误认知,一是误认为拍卖公司很有实力;二是误认为自己的藏品具有高昂价值能获取高额收益;三是盲目信任网络推荐的所谓的“专业金融中介人员”,导致客户主动泄露个人信息,容易被网络诈骗,并以对方垫付的借口假造客户没损失的假象诱惑客户掉入非法网贷等陷阱。
3.不法分子熟悉银行管控措施,在发生涉案资金交易前核实客户账户交易限额情况,提前让客户通过电子渠道或到网点申请提高限额,以此方便转移涉案资金。
●温馨提醒您: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式方法层出不穷,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账户安全管理规定,落实银行账户分级分类限额管理,做好银行卡开卡、用卡全生命周期管理,坚守“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原则,理性评估风险,守护好“钱袋子”。
来源:广东银行同业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