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教育宣传周】“债务优化”是假,“骗财害征信”是真
近年来,有非法中介通过违法违规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提升风险防范意识,通过案例进行揭秘犯罪分子的非法手段。大业信托提醒广大消费者:办理金融业务务必擦亮双眼,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远离非法中介陷阱,守护好您的财产安全。
【案例】
张先生近日因生意亏损、还款能力有限,导致银行的债务多期逾期50万余元。恰巧看到微信朋友圈及网络平台有人转发“代理投诉反催收,帮你摆平银行欠款”的信息,于是尝试联系网络的“反催大哥”。“反催大哥”自称是一家擅长“债务优化重组”“专业反催收”的“法务咨询公司”工作人员,
承诺把张先生债务全免,张先生为此缴纳了数额不小的咨询费。此后,“反催大哥”用频繁投诉的方式向银行施压。银行发现“反催大哥”非持卡人本人,投诉内容模板化且刻意引导谈话方向,蓄意逃废债的意图明显,具有“不正当反催收”的典型特征,立即报警。
经公安部门侦查,“反催大哥”的投诉歪曲事实,冒充他人身份持续向银行恶意投诉,影响银行正常经营活动。张先生不仅没有成功逃债,还因连续违约被银行起诉,形成了不良征信记录,变成了失信人。
不正当反催收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利益链,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犯罪分子以“减免债务”“专业反催收”为宣传的涉金融领域“代理投诉、维权”行为,教唆消费者更换联系方式、故意不接银行电话,
并编造金融机构违规等理由向金融机构反复投诉以达到个人诉求,同时消费者在向非法中介提供电话卡、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后,造成消费者的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警示教训】
遇到问题请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渠道、正规法律渠道解决,切勿轻信所谓的“专业代理”。盲目听信非法中介教唆不还款、不接催收电话,会导致贷款逾期、产生征信不良记录;向非法中介贸然提供本人实名电话卡,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泄露。
【防范手段】
警惕虚假广告宣传:要警惕非法中介的虚假宣传,以防被欺骗和误导。应结合自身资金资产情况、收入结构、负债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力而行,理性借贷。
选择正规贷款渠道: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的官方渠道进行咨询和办理贷款。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不收取任何形式的中介费、信息咨询费、介绍费、贷款手续费、代办费等,不存在有内部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理贷款的情况。
提高信息保护意识: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应妥善保管好身份证、银行账号、交易验证码及密码等信息,不随意对外透露自身敏感信息;不随意授权他人代办金融业务;不轻易登录不明网站和链接。